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政治资源、执政资源。机构编制统计是各级编委、编办了解掌握机构编制资源的重要手段,在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以及机构编制管理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。近年来,为充分发挥统计效能,青岛市委编办坚持问题导向,积极探索以统计作基础为机构编制管理“决策-执行-监督”提供支撑,助力构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新格局。
一、强化数据赋能,推进统计与决策融合
市委编办从政策制定、日常管理、潜在问题发现等三个方面研究服务需求,挖掘数据潜力,提供符合实际、说服力强的重要参考。一是围绕当前机构编制中心工作及难点、热点问题,开展实地调研、数据采集、分析研究等工作,较好地辅助各类机构编制执行。二是充分利用年报统计、月报统计以及日常专项统计数据,为机构编制日常管理提供数据支撑,较好地辅助各类机构编制管理。三是对机构编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、前瞻性研判,及时发现机构编制工作中的亮点、难点、热点问题,并进行提醒和风险预警,较好地辅助机构编制决策。
二、强化平台管理,推进统计与执行融合
为有效提升机构编制日常管理便捷程度与数据分析研判能力,青岛市委编办大力推进机构编制信息数据化和管理应用平台化。以山东省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政府职能运行智能监管e平台为依托,汇集机构编制、人员、历史文件等各类信息数据,充实机构编制“大数据”库,实现机构编制信息的整合利用和数据化处理。打造机构编制管理业务平台和数据分析研判平台,推进用编进人计划、人员出入编、实名制公示、机构编制核查、统计等各类业务平台化,实现机构从设立到撤并、编制从核定到核销、用编计划从审批到使用、人员从入编到出编的有感主动服务,无感全流程办理。全面分析机构编制分布情况和人员结构情况,为机构编制管理提供支撑。
三、强化线索发现,推进统计与监督融合
为保证数据质量,青岛市委编办制定数据查验标准100余项,对机构编制数据进行定量检查、定期监测,实时掌握机构编制运行情况,及时发现机构编制运行中的问题和风险隐患,如机构信息维护不准、人员业务办理不及时、指标维护不全等问题,为机构编制监督提供线索。充分利用统计数据,结合各类专项检查要求,设置不同的指标,直接提取数据,分析查找问题,直观反映机构改革推进、用编进人计划执行、机构编制总量管控等情况,实现了不打招呼的检查,保证了检查的效果。